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批转市卫生局等五部门拟订的《天津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0:31:07  浏览:92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卫生局等五部门拟订的《天津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卫生局等五部门拟订的《天津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天津市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卫生局等五部门拟订的《天津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管理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辐射技术的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国务院批准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从事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和贮存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源、射线装置以及带有剂量率大于0.25毫伦/小时的封闭辐射源的仪器仪表等工作,均属于放射性工作。
第四条 市卫生局以及市公安局、科委、劳动局、环保局应按联合办公的原则,对本市放射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市卫生局所属市卫生防病中心具体负责经常性放射卫生监测监督和防护管理;区(县)卫生局所属卫生防病站执行市卫生防病中心交付的放射卫生监测监督任务。市公安局负责放射性工作的安全管理。市科委所属同位素办公室负责对放射性工作单位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管理。市劳动
局负责有关放射性工作的安全防护技术和管理和监察。市环保局负责放射性环境质量、放射性废物、污染物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其所属市环保监测中心负责对放射性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环境监测。
第五条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开展工作前,应向市卫生防病中心申请许可,并向市公安局、环保局、科委和劳动局登记,经联合审查同意后,由市卫生局、公安局发给许可登记证。申请单位或个人在取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从事放射性工作。
第六条 放射性工作单位需变更放射性同位素品种、放射性活度时,应持许可登记证到市卫生防病中心办理变更手续,并报其他四部门备案。
第七条 市科委同位素办公室负责审核放射性工作单位订购放射性同位素的计划;供货单位应按市科委同位素办公室审核同意的计划范围发货。
无许可登记证或虽有许可登记证但未经市科委同位素办公室同意的单位,不准自行订购放射性同位素。
第八条 不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将处理情况分别书面报市卫生局、公安局、科委、劳动局、环保局审查同意,由市卫生局、公安局注销许可登记证。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单位,除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必须向市卫生局、公安局、科委、劳动局、环保局提供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设计资料、图纸和安全防护措施,填写《放射性同位素基建设计审查表》,经联合审查批准后,方可建造;竣工
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或工作场所,各种类型粒子加速器、大型辐射照射场及核设施,建设单位除按第九条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应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市环保局审批。
第十一条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单位及主管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十二条 放射性同位素在持有许可登记证单位之间借用、转让,必须经市科委、卫生局、公安局、劳动局和环保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无许可登记证的单位不得借用、受让放射性同位素。
第十三条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诊断治疗时,必须严格控制投照剂量,防止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第十四条 安装射线装置的辐照室门前,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安装联锁装置、报警装置和工作指示灯。
在室外、旷野或无屏蔽防护条件下进行辐照操作时,必须经市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审批同意后,方准工作;工作时,必须划定半径不小于二十五米的工作区,设立危险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操作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市环保局审查同意后,方准工作。
第十五条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在市卫生局所属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全面健康检查,还应由市卫生局会同市环保局、科委、公安局、劳动局进行放射性知识和有关法规的培训,经联合考核合格后,发给合格证,方准从事放射工作。
第十六条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和定期检查,并由所在单位建立相应的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个人剂量监测由市卫生防病中心负责。经市卫生局、科委批准认定的单位,也可自行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定期健康检查由市职业病防治院负责,每一至二年进行一
次。个人剂量监测和定期健康检查所需费用由被监测人所在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对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流出物和环境进行经常性监测,并建立档案。经市环保局批准的单位,可自行监测,定期向市环保局报告监测结果。环境监测费用由被监测单位承担。
第十八条 托运、邮寄放射性同位素或装过放射性药品的空容器,应按照交通、邮电部门现行规定包装或处理,经市卫生防病中心监测并出具《剂量检查证明书》后,方可托运、邮寄。
第十九条 自运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免疫测定药盒及低活度标记药物除外)的单位,应向市卫生局、公安局和环保局报送运输计划、方案和安全措施,由市卫生局发给《剂量证明书》、市公安局发给《放射性物品运输许可证》后,方可运输。运输时应使用专用机动车,有专人押运,并
做好司乘人员的安全保护,使其所受剂量不超过职业人员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一。运输时,应按市公安局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第二十条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除按《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执行外,还应做到:
(一)三废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确保正常运行;
(二)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单位应设置放射性废物临时贮存库,并负责废物的收集、管理、登记,详细注明废物的数量及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种类,定期送交本市放射性废物库处置;
(三)含半衰期六十天以内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少量废液、废渣,可采用放置衰变法处理,但应设置专用容器,放置时间以最后一次投入计不少于十个半衰期;
(四)严禁将放射性废液、废气直接排入水体、大气或随意掩埋放射性废物;未经市环保局、卫生局、公安局、科委许可,不得将放射性废物运入或运出本市。
第二十一条 发生放射事故,除按《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及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按以下规定向有关机关报告:
(一)特大放射事故须立即报市人民政府;
(二)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在调查处理的基础上,将事故原因、性质、责任及造成的后果,分别书面报告市卫生局、公安局、科委、劳动局、环保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在放射性卫生防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具备下列条件的,应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放射性辐射防护规定、标准和本办法成绩突出的;
(二)进行辐射防护、防止污染环境方面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
(三)检举、揭发本单位和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隐瞒放射性事故、窃盗放射性同位素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伤害他人的。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经市卫生局、公安局、科委、环保局、劳动局共同查清事实,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以下制裁:
(一)没有造成外环境污染的,由市卫生局责令限期改进;在限期内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停止放射性工作,收回许可证。
(二)造成外环境污染的,由市环保局视情节处以罚款并责令赔偿损失。
对违反本办法的个人,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市公安局依法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会同市公安局、科委、劳动局、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批准下发之日起施行。



1989年8月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涉外法规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涉外法规的通知(附英文)




为了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涉外法规的部署和要求,对国务院发布或者批准发布的现行涉外方面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以下简称法规)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来的第一批应予废止的法规17件,经
国务院清理涉外法规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法制局逐件复查,国务院审议,决定予以废止(法规名称见附件一)。
同时清理出来的第一批自行失效的法规11件,也经国务院清理涉外法规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法制局逐件进行了复查,现一并附后(法规名称见附件二),以便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已失效的涉外法规的情况,利于工作。
附件:一、第一批应予废止的涉外法规目录(17件)
二、第一批自行失效的涉外法规目录(11件)

附件一:第一批应予废止的涉外法规目录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1 |国务院关于供应出|1965年11月11日|〔1965〕国物字394|已被1979年8月21日 |
| |口商品统一作价办|发布 |号 |国发〔1979〕206号文 |
| |法的暂行规定 | | |《国务院批转国家物 |
| | | | |价总局关于出品工业 |
| | | | |品供应作价几个问题 |
| | | | |的请示报告》和经贸 |
| | | | |部、物价局〔1987〕外 |
| | | | |经贸计价字第492号 |
| | | | |文《关于加强出口商 |
| | | | |品收购价格管理的通 |
| | | | |知》所代替。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1974年1月30日国|国发〔1974〕11号 |已被1982年8月23日 |
| |止沿海水域污染暂|务院发布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 |
| |行规定 | |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 | |海洋环境保护法》 |
| | | | |所代替。 |
|--|--------|-----------|------------|--------------|
|3 |关于大力发展对外|1979年8月13日国|国发〔1979〕202号|已被1988年2月26日 |
| |贸易增加外汇收入|务院发布 | |国发〔1988〕12号文 |
| |若干问题的规定 | | |国务院《关于加快和 |
| | | | |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 |
| | | | |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
| | | | |等文件所代替。 |
|--|--------|-----------|------------|--------------|
|4 |出口商品外汇留成|1979年8月13日国|国发〔1979〕202号|已被1985年3月29日 |
| |试行办法 |务院发布 | |国发〔1985〕45号文 |
| | | | |《出口商品外汇留成 |
| | | | |办法》所代替。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5 |国务院批转关于使|1979年12月21日|国发〔1979〕297号|已被1984年10月4日 |
| |用国外贷款引进技| | |国发〔1984〕138号文 |
| |术和进口设备的基| |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 |
| |本建设项目在外 | | |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 |
| |汇、财政、基建计| | |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通 |
| |划上的处理办法 | | |知》和1986年8月16日 |
| | | | |国发〔1986〕83号文 |
| | | |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 |
| | | | |委关于利用国外贷款 |
| | | | |工作分工意见的通 |
| | | | |知》等文件所代替。 |
|--|--------|-----------|------------|--------------|
|6 |国务院批转全国外|1980年6月3日 |国发〔1980〕151号|已被1987年4月10日 |
| |国文教专家工作座| | |外专发〔1987〕78号文 |
| |谈会纪要 | | |《国家外国专家局关 |
| | | | |于印发<全国外国文 |
| | | | |教专家工作会议纪 |
| | | | |要>的通知》所代替。 |
|--|--------|-----------|------------|--------------|
|7 |国务院批转国家进|1981年6月3日 |国发〔1981〕97号 |已被1983年1月31日 |
| |出口委《关于当前| | |国发〔1983〕13号文 |
| |对外经济贸易如何| |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 |
| |为国民经济调整服| | |委、国家经委、经贸 |
| |务的报告》的通知| | |部关于对外经济贸易 |
| | | | |工作中分工意见的通 |
| | | | |知》和1988年2月26日 |
| | | | |《国务院关于加快对 |
| | | | |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 |
| | | | |问题的规定》等文件 |
| | | | |所代替。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8 |国务院批转国家进|1982年1月3日 |国发〔1982〕1号 |已被1987年9月26日 |
| |出口委、国家经委| | |国发〔1987〕90号文 |
| |关于建立中国工艺| | |《国务院关于批转经 |
| |美术行业协会的报| | |贸部1988年外贸体制 |
| |告的通知 | | |改革方案的通知》所 |
| | | | |代替。 |
|--|--------|-----------|------------|--------------|
|9 |国务院批转外贸部|1982年1月7日 |国发〔1982〕5号 |与1988年2月26日《国 |
| |《关于外贸出口商| | |务院关于加快对外贸 |
| |品实行分类经营的| | |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 |
| |规定的请示》的通| | |的规定》相抵触。 |
| |知 | | | |
|--|--------|-----------|------------|--------------|
|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2年3月26日 |国办发〔1982〕27 |已被1986年7月19日 |
| |原国家进出口委等| | |国办发〔1986〕55号文 |
| |单位关于加强珍珠|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
| |产销协调管理工作| | |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 |
| |的报告的通知 | | |珍珠实行统一经营的 |
| | | | |两个文件的通知》所 |
| | | | |代替。 |
|--|--------|-----------|------------|--------------|
|11|国务院批转国家经|1982年5月25日 |国发〔1982〕87号 |已被1987年8月1日国 |
| |委、国家计委关于| | |家经委发布的经审 |
| |停止进口手表、加| | |〔1987〕452号文《关于|
| |强微型电子计算机| | |机电设备进口审查管 |
| |和录音录像设备进| | |理的若干规定》所代 |
| |口管理请示的通知| | |替。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84年8月30日 |国办发〔1984〕76 |已被1987年5月26日 |
| |改进外国文教专家| |号 |国家外国专家局外专 |
| |聘请工作的通知 | | |发〔1987〕87号文《关 |
| | | | |于改进外国文教专家 |
| | | | |聘请工作的意见的通 |
| | | | |知》所代替。 |
|--|--------|-----------|------------|--------------|
|1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4年8月30日 |国办发〔1984〕77 |已被1987年9月1日国 |
| |《外国专家局、国| |号 |家外国专家局外专发 |
| |家科委、财政部关| | |〔1987〕146号文《关于|
| |于短期邀请国外专| | |短期邀请的外国专家 |
| |家生活待遇和礼遇| | |生活待遇的规定》所 |
| |接待的规定》的通| | |代替。 |
| |知 | | | |
|--|--------|-----------|------------|--------------|
|14|国务院批转经贸部|1984年9月15日 |国发〔1984〕122号|已被1988年2月26日 |
| |关于外贸体制改革| | |《国务院关于加快和 |
| |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 |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 |
| | | | |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
| | | | |所代替。 |
|--|--------|-----------|------------|--------------|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85年9月5日发 |国办发〔1985〕62 |已被1987年12月30日 |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布 |号 |国务院批准,1988年 |
| |注册资本与投资总| | |1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 |
| |额比例问题的规定| | |部、国家工商行政管 |
| | | | |理局发布的《中外合 |
| | | | |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 |
| | | | |出资的若干规定》所 |
| | | | |代替。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1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985年12月31日|国办发〔1985〕92 |已被1988年2月26日 |
| |经贸部关于加强对|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和 |
| |中药材出口管理报| | |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 |
| |告的通知 | | |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
| | | | |所代替。 |
|--|--------|-----------|------------|--------------|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987年5月29日 |国办函字〔1987〕 |已被1988年3月18日 |
| |南京、镇江、扬州| |31号 |国发〔1988〕21号文 |
| |市享受某些对外开| | |《国务院关于扩大沿 |
| |放优惠待遇的复函| | |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 |
| | | | |通知》所代替。 |
-----------------------------------------------------

附件二:第一批自行失效的涉外法规目录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失效理由 |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1954年1月21日政| |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港管理暂行条例 |务院第203次政务 | |规,自行失效。 |
| | |会议通过 | | |
|--|--------|-----------|------------|--------------|
|2 |国务院、中央军委|1973年12月17日|国发〔1973〕182号|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批准对外开放机场|发布 | |规,自行失效。 |
| |和国际班机安全管| | | |
| |理办法(试行草案)| | | |
|--|--------|-----------|------------|--------------|
|3 |国务院关于商谈对|1978年9月12日发|国发〔1978〕173号|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外加工装配业务出|布 | |规,自行失效。 |
| |国人员和来华厂商| | | |
| |审批手续的暂行规| | | |
| |定 | | | |
|--|--------|-----------|------------|--------------|
|4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1979年5月21日 |国发〔1979〕135号|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委关于对外加工装| | |规,自行失效。 |
| |配业务开展情况的| | | |
| |报告 | | | |
|--|--------|-----------|------------|--------------|
|5 |国务院关于引进技|1979年8月9日 |国发〔1979〕197号|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术的国内作价办法| | |规,自行失效。 |
| |的通知 | | | |
|--|--------|-----------|------------|--------------|
|6 |国务院批转进出口|1979年9月14日 |国发〔1979〕233号|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 |
| |委关于京、津、沪| | |规定,自行失效。 |
| |三市出口工作座谈| | | |
| |会纪要的报告 | | | |
-----------------------------------------------------

-----------------------------------------------------
|序号| 法规名称 | 发布机关及日期 | 发文字号 | 废止理由 |
|--|--------|-----------|------------|--------------|
|7 |国务院批准、公安|1980年3月20日 |〔1980〕公发(政)54|适用期已过,自行失 |
| |部发布《关于今后| |号 |效。 |
| |日侨去日问题的报| | | |
| |告》 | | | |
|--|--------|-----------|------------|--------------|
|8 |国务院批转国家进|1980年7月24日 |国发〔1980〕196号|适用期已过,自行失 |
| |出口委等部委关于| | |效。 |
|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 | | |
| |价格试行办法的报| | | |
| |告的通知 | | | |
|--|--------|-----------|------------|--------------|
|9 |国务院关于对各地|1982年7月30日 |国发〔1982〕104号|适应当时情况的法 |
| |和各部门在港澳地| | |规,自行失效。 |
| |区新建企业进行清| | | |
| |理整顿的通知 | | | |
|--|--------|-----------|------------|--------------|
|10|国务院批转经贸 |1983年1月11日 |国发〔1983〕8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 |
| |部、外交部关于控| | |规定,自行失效。 |
| |制自美国进口、暂| | | |
| |停购买美国棉花、| | | |
| |化织和大豆问题的| | | |
| |请示的通知 | | | |
|--|--------|-----------|------------|--------------|
|11|国务院关于下达 |1985年4月23日 |国发〔1985〕61号 |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 |
| |1985年地方和部门| | |规定,自行失效。 |
| |自有外汇进口计划| | | |
| |用汇额度的通知 | | | |
-----------------------------------------------------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ANNULMENT OF A PART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CIRCULAR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ANNULMENT OF A PART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June 18, 1988)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astal area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our country,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ing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have undertaken the sorting
out of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s well as other regulatory
docum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 for short),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r promulgat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At present, the first batch of seventeen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en sorted out and should be annulled, have been reexamined, piece
by piece, by the Leading Group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jointly with the Bur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 is decided to announce the
annulment of the aforesaid regulations (See Annex I for the titles of the
aforesaid regu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batch of eleven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come invalid automatically, have also been
sorted out and reexamined, piece by piece, by the Leading Group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orting Out of Regulations jointly with the Bur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now these eleven invalid
regulations (See Annex II for their titles) are also included here as
Annex II in order to help various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concerned obtain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 of those invalid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ir work.
Annex I: A Catalogue of the First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
Related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Annulled (17 pieces)
Annex II: A Catalogue of the First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
Related Matters Which Have Become Invalid Automatically (11 pieces)

Annex I
A CATALOGUE OF THE FIRST BATCH OF REGULATIONS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ANNULLED

|======|======================|=============|=============|============================|
|Serial|The Title of the |Organ and |Serial |Reasons for Annulment |
|Number|Regulations |Date of Pro- |Number of | |
| | |mulgation |Outgoing | |
| | | |document | |
|======|======================|=============|=============|============================|
| 1 |Interim Provisions of |Promul- |(1965) State |Relaced by "Approval |
| |the State Council |gated on |Council, |and Transmission the |
| |Concerning the |November |No. 394 |State Council Concern- |
| |Unified Procedure for |11, 1965 | |ing a Report Submitted |
| |Export Commodities | | |by the State Administra- |
| | | | |tion for Commodity |
| | | | |Prices Requesting In- |
| | | | |structions on Several Pro- |
| | | | |blems Concerning the |
| | | | |Price-making of Export |
| | | | |Commodities" and |
| | | | |"Notice Concerning the |
| | | | |Strengthening of Control |
| | | | |of Purchasing Prices of |
| | | | |Export Commodities" |
| | | | |issued by Document |
| | | | |(1987) No. 492 of the |
| | | | |Ministry of Foreign |
| | | | |Economic relations and |
| | | | |Trade and the State Ad- |
| | | | |ministration for Com- |
| | | | |modity Prices |
|------|----------------------|-------------|-------------|----------------------------|
| 2 |Interim Provisions of |Promul- |(1974) State |Replaced by "The Law of |
| |the People's Republic |gated by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
| |of China Concerning |the State |No. 11 |China Concerning the |
| |the Prevention of |Council on | |Protection of Marine En- |
| |Pollution in the |January 30, | |vironment", promul- |
| |Coastals Waters |1974 | |gated by the Standing |
| | | | |Committee of the Na- |
| | | | |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 | | | |on August 23, 1982 |
|======|======================|=============|=============|============================|

|======|======================|=============|=============|============================|
| 3 |Provisions on Several |Promul- |(1974) State |Replaced by "Provisions |
| |Problems Concerning |gated by |Council,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Vigorous Develop- |the State |No. 202 |cerning the Speeding up |
| |ment of Foreign Trade |Council on | |and Deepening of the |
| |and Increase in |August 13, | |Reform in the Systems of |
| |Foreign Exchange |1979 | |Foreign Trade", pro- |
| |Earnings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1988) No. 12 of the State |
| | | | |Council on February 26, |
| | | | |1988, and by other documents|
|------|----------------------|-------------|-------------|----------------------------|
| 4 |Trial Procedures for |Promul- |(1979) State |Replaced by "Procedures |
| |the Retention of a Por|- |Council, |for the Retention of a Por- |
| |tion of Foreign Ex- |gated by |No. 202 |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
| |change from Export |the State | |from Export Com- |
| |Commodities |Council on | |modities", promulgated |
| | |August 13, | |by Document (1985) No. |
| | |1979 | |45 of the State council |
| | | | |on March 29, 1985 |
|------|----------------------|-------------|-------------|----------------------------|
| 5 |Approval and Trans- |December |(1979)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mission by the State |21, 1979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Council Concerning | |No. 297 |cerning the Approval and |
| |the Procedures for the| | |Transmission of Interim |
| |Handling of Cases of | |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
| |Using Foreign Loans | | |Planning Commission |
| |in the Introduction of| | |Concerning the Improve- |
| |Technology and the | | |ment of the Planning |
| |Importation of Equip- | | |System", promulgated |
| |ment for Carrying Out | | |by Document No. 138, |
| |Capital Construction | | |(1984) of the State Coun- |
| |Projects by Such De- | | |cil on October 4, 1984, |
| |partments as Foreign | | |and also by "Approval |
| |Exchange, Finance, | | |and Transmission by the |
| |and Planning for | | |State Council Concern- |
| |Capital Construction | | |ing Suggestions Raised |
| | | | |by the State Planning |
| | | | |Comission on the Ex- |
| | | | |ploitation of Foreign |
| | | | |Loans", promulgated by |
| | | | |Document No. 83 (1986) |
| | | |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
| | | | |August 16, 1986 |
|======|======================|=============|=============|============================|

|======|======================|=============|=============|============================|
| 6 |Approval and Trans- |June 30, |(1980)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mission by the State |1980 |Council |the State Bureau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 |No. 151 |Foreign Expert Affairs |
| |the Summary of a Na- | | |Concerning the Publica- |
| |tional Forum on the | | |tion of A Summary of a |
| |Work of Foreign Ex- | | |National Conference on |
| |perts in Cultural and | | |the Work of Foreign Ex- |
| |Educational Work | | |perts in Culture and |
| | | | |Education", promul- |
| | | | |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78 (1987) of the State |
| | | | |Bureau of Foreign Expert |
| | | | |Affairs on April 10, 1987 |
|------|----------------------|-------------|-------------|----------------------------|
| 7 |Notice of the State |June 3, 1981 |(1981)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Its. Approval and | |No. 97 |cerning Its Approval and |
| |Transmission of "A | | |Transmission of the Sug- |
| |repolrt Concerning | | |gestions Raised by the |
| |How the Present | | |State Planning Commis- |
| |Foreign Economic | | |sion, the Economic Com- |
| |relations and Trade | | |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
| |Can Serve the Re- | | |of Foreign Economic |
| |adjustment of Na- | | |Relations and Trade Con- |
| |tional Economy", | | |cerning Division of |
| |Submitted by the | | |Labour in the Work of |
| |State Commission for | | |Foreign Economic Rela- |
| |Imports and Exports | | |tions and Trade", pro- |
| |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13 (1983) of the State |
| | | | |Council on January 31, |
| | | | |1983, and also by "Pro- |
| | | | |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 |
| | | | |cil on Several Problems |
| | | | |Concerning the Speeding |
| | | | |Up of Reform in Foreign |
| | | | |Trade Systems", pro- |
| | | | |mulgated on February |
| | | | |26, 1988 |
|======|======================|=============|=============|============================|

|======|======================|=============|=============|============================|
| 8 |Notice of the State |January 3, |(1982)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2 |Council, |the State Council Con- |
| |Its Approval and | |No. 1 |cerning Its Approval and |
| |Transmission of a | | |Transmission of the 1988 |
| |Report Submitted by | | |PLan for the Reform of |
| |the State Commission | | |Foreign Trade Systems, |
| |for Imports and Ex- | | |Submitted by the Minis- |
| |ports and the State | | |try of Foreign Economic |
| |Economic Commis- | | |Relations and Trade", |
| |sion Concerning the | | |promulgated by Docu- |
| |Establishment of | | |ment No. 90 (1987) of the |
| |China Association of | | |State Council on Sep- |
| |Arts and Crafts | | |tember 26, 1987 |
|------|----------------------|-------------|-------------|----------------------------|
| 9 |Notice of the State | January 7, |(1982) State |Because it is in conflict |
| |Council Concerning | 1982 |Council, |with "Provisions of the |
| |Its Approval and | |No. 5 |State Council Concern- |
| |Transmission of "A | | |ing the Speeding Up of |
| |Report Requesting In- | | |Reform in foreign Trade |
| |structions on the Pro-| | |Systems", Promulgated |
| |visions for the Realiz|a- | |on February 26, 1988 |
| |tion of Classified | | | |
| |Operations of Export | | | |
| |Commodities in | | | |
| |Foreign Trade", Sub- | | | |
| |mitted by the Ministry| | | |
| |of Foreign Trade | | | |
|------|----------------------|-------------|-------------|----------------------------|
| 10 |Notice of the General |March 26, |(1982) State |Replaced by "Notice of |
| |Office of the State |1982 |Council,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
| |Council Concerning | |No. 27 |State Council Concern- |
| |the Transmission of a | | |ing the Transmission of |
| |Report Submitted by | | |Two Documents Submit- |
| |the Former State | | |ted by the Ministry of |
| |Commission for Im- | | |Foreign Economic Rela- |
| |ports and Exports and | | |tions and Trade Concer- |
| |by Other Units Con- | | |ning the Implementation |
| |cerning the Streng- | | |of Unified Operations of |
| |thening of the Co- | | |Pearls", promulgated by |
| |ordination and Ad- | | |Document No. 55 (1986) |
| |ministration of the | |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
| |Production and Mar- | | |July 19, 1986 |
| |keting of Pearls | | | |
|======|======================|=============|=============|============================|

|======|======================|=============|=============|============================|
| 11 |Notice of the State |May 25, |(1982) State |Replaced by "Several |
| |Council Concerning |1982 |Council, |Provisions Concerning |
| |Its Approval and | |No. 87 |the Inspection and Ad- |
| |Transmission of a | | |ministration of Importa- |
| |Report Submitted by | | |tion of Machinery and |
| |the State Economic | | |Electrical Equipment", |
| |Commission and the | | |promulgated by Docu- |
| |State Planning Com- | | |ment No. 452 (1987) on |
| |mission Requesting | | |August 1, 1987 |
| |Instructions on the | | | |
| |Suspension of the Im- | | | |
| |portation of Watches | | | |
| |and on the Streng- | | | |
| |thening of the Ad- | | | |
| |ministration of the Im|- | | |
| |portation of Micro- | | | |
| |computers, Tape- and | | | |
| |Video-Recording Eq- | | | |
| |uipment | | | |
|------|----------------------|-------------|-------------|----------------------------|
| 12 |Notice of the General |August 30, |(1984) |Replaced by "Notice on |
| |Office of the State |1984 |General Of- |the Suggestions Concer- |
| |Council Concerning | |fice of the |ning the Improvement of |
| |the Improvement of | |State Coun- |Employing Foreign Ex- |
| |Employing Foreign | |cil, No. 76 |perts in Cultural and |
| |Experts in Cultural | | |Educational Work", pro- |
| |and Educational Work | | |mulgated by Document |
| | | | |No. 87 (1987) of the State |
| | | | |Bureau of Foreign Expert |
| | | | |Affairs on May 26, 1987 |
|======|======================|=============|=============|============================|

|======|======================|=============|=============|============================|
| 13 |Notice of the general |August 30, |(1984) |Replaced by "Provisions |
| |Office of the State |1984 |General Of- |Concerning the Daily |
| |Council Concerning | |fice of the |Life Treatment of Foreign |
| |the Transmission of | |State Coun- |Experts Engaged for a |
| |the Provisions of the | |cil, No. 77 |Short Period of Time", |
| |State Bureau of | | |promulgated by Docu- |
| |Foreign Expert Af- | | |ment No. 146 (1987) by |
| |fairs, the State Scien|ce | |the State Bureau of |
| |and Technology Com- | | |Foreign Expert Affairs,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2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毛光烈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他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专业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市、区两级管理的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扩初、设计、施工等会审会议。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区管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类涉河工程项目会审会议。

  第九条市区城市河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调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畅通。

  第十条市区城市河道上修建桥梁、过河管道缆线和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防洪要求及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河宽标准。桥梁和过河管线的标高应当符合防洪和通航的要求。市区城市河道的河床底标高应当符合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在市区城市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流经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前款所称的整治工程包括护岸、拓宽、疏浚、沟通、景观绿化及其他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内河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在组织市区城市河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参加。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项目竣工资料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河道接收管理要求,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后,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分别交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为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确定的河道水域、堤防及其绿地控制范围;其中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未明确绿地控制范围的,按照《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的绿地宽度控制范围确定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加以妥善修缮,并在遵循保护的原则下予以利用。

  第十六条从事跨河、穿河和其他影响市区城市河道功能的建设工程,不得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建设,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第十七条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涉河建设项目、河道岸线划定、挖掘、占用、填埋等行为,应当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申报单位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规划意见、立项依据文件、项目总平面图、施工图、施工方案等审批材料。申报单位应当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涉河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挖掘施工需要占用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期恢复河道原状。因施工期延长确需继续占用河道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取得许可。

  第十八条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及城市河道的在建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管,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安全。对不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和其他技术标准的涉河建设项目,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予以整改。对市区城市河道范围内设置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阻水设施,分别由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设施设置人予以拆除或迁移。逾期未采取措施的,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组织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设施设置人承担。

  第十九条市区城市河道沿河地块开发建设时,地块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与河岸线之间的距离应当根据规划要求予以退让。新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为公共开放绿地;已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逐步改造为公共开放绿地。与市区城市河道配套建设的沿河公共绿地属于城市河道设施,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移交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十条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开设经营性场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活动时,应当符合市区城市河道相关规划要求,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沿河设施整洁完好,并接受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以及向河道水体直接或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

  排污单位需要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的,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排放的污水应当经过处理并达到国家、省或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排污单位应当将处理后的生产经营污水纳入城市排污管网。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应当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不得接入雨水管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擅自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管网排放河道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和设置渔网捕捞作业。

  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已有渔业和畜禽等养殖项目,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渔业、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合理补偿的方式,收回水产养殖证,减少对市区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二)侵占和毁坏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三)向市区城市河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四)在市区城市河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等危害水体的行为;(五)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六)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七)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八)设立洗车点;(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十)在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十一)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十二)其他损害、侵占市区城市河道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市区城市河道水面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对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进行规范养护,确保城市河道设施完好。

  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对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实施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的管理,确保城市河道水体无恶臭、无异色、无异味,符合河道水体功能区划要求。

  市区城市河道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分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对由于违法排污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执法管理工作,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二)对由于未及时疏浚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督促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疏浚。

  (三)对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水体调控,并将水体调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和管理协作机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在查处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时,涉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并将查处信息及时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便于公众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洁及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在30日内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告诉当事人向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及违反水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涉及环境保护、航道管理、农业管理、渔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本办法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的分工,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权限的范围确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由此引起的损失,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排污单位擅自排放生产经营用水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搭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置沉船、船屋、填堵城市河道等阻碍行洪的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的,责令其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毁坏河岸、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生产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从事渔业养殖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尚不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向市区城市河道水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的,责令其立即驶离,当事人不执行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予以强制拖离,拖离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或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垂钓工具,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立洗车点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河道设施,包括河道的河床、水体、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各类建(构)筑物等河道相关设施。第三十七条市区城市河道具体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