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韩国刑事法律研究现状及刑法内容概述/杜相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0:55:45  浏览:98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韩国刑事法律研究现状及刑法内容概述

杜相希


引言

  我国刑法学界以韩国刑事法学的研究成果较多,本文拟通过我国对韩国刑事法学法研究进行框架性综述,同时对韩国相关刑事法律条文予以整理,以期对之作进一步研究之需。


一、韩国刑法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有关韩国刑法的研究主要有京师刑事法治网 的“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系列研究和“中韩刑事司法理论研讨会”专题研究等两种形式。

(一) 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概况

  “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2月在北京成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与韩国比较刑事法学会签订《学术交流合作协议》,研讨会旨在加强中韩两国刑法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和研究韩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并全面梳理与总结中国刑法学术研究,促进刑法理论发展。“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目前分别在中韩两国的北京、汉城、重庆和全州、北京和岭南等地举行了六届。
第一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讨论会主要对刑法立法问题、刑事政策问题、刑法总论争议问题、特别刑法问题、刑法各论争议问题、死刑问题、外国人犯罪问题、国际刑法问题等八个方面议题进行讨论。
第二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7日至18日在韩国汉城(现首尔)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中韩刑事制裁的新动向研究”。
第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1日至22日在重庆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中韩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相关犯罪研究。
第四届“中韩刑法学研讨会”于2006年8月17日至21日在韩国全州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中韩经济刑法比较研究”。
第五届“中韩刑法学研讨会”于2007年8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主题是“中韩死刑制度比较研究”。
第六届“中韩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2008年8月19日至20日在韩国岭南大学举办。研讨会的主题是“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

(二)中韩刑事司法理论研讨会概况

  2008年10月25日,西北政法大学韩国法研究中心会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及韩国韩中刑事法律研究会联合举办首届“中韩刑事司法改革的新进展”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侦查程序中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侦查程序中酷刑的遏制、秘密侦查的法治化、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起诉裁量权问题等五个刑事司法前沿领域展开有关韩国刑法的著作或学术研究。
第二届“中韩刑事诉讼法理论研讨会”计划于2009年8月份在韩国东亚大学举行。

(三)韩国刑事法研究相关材料

1、《韩国刑法总论》
  作者为韩国李在祥 ,由韩相敦翻译。并于2005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韩国刑法总则规定为基础,对韩国刑法总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其内容包括刑法序言、犯罪论、刑罚论三部分。在本书的论述中,作者以大陆法系的传统刑法原理为基础,通过引用大量的近代德国、日本学者的理论观点,比较分析当代韩国刑法学界的刑法理论观点,以及结合韩国大法院的判例、韩国的刑事政策等,对韩国的刑法理论就其个人的观点予以阐述。
2、《韩国刑法总论》
  作者为韩国金日秀,徐辅鹤,由郑军男翻译。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3月出版。该书分为四编,分别为刑法的基本理论、犯罪论、罪数论和刑罚论。并对刑法的基础概念,刑法的任务、技能、规范的性质、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韩国刑法修订历史及其内容等犯罪论、罪数论及刑罚论相关内容予以综述。
3、《韩国现行刑法的变迁过程及理论特征》
  该文作者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郑泽善。 该学术研究主要介绍了韩国刑法在新型犯罪、在法定刑、缓和死刑以及有关竞合犯的规定等方面的新调整与变化。在此基础上,并就刑法的基本概念、行为论与犯罪论体系、构成要件理论、违法性论、责任论、未遂犯论、共犯论和不作为论等方面介绍了韩国自身的刑法理论特色。
4、《韩国侵犯财产罪判例》
  该研究材料的作者为韩国吴昌植(Chang-sik O),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发行。该书对韩国大法院有关盗窃、抢劫、恐吓、损坏、妨害权利行使等9种典型侵犯财产罪的二百多种判例予以汇编。
5、《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
  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文库有关韩国刑法研究成果。1996年10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秉志审定,韩国金永哲翻译。
  其它相关研究资料包括《中、韩两国量刑情节比较研究》(2000年,学位论文)、《韩国的法律文化初探》(东南大学学报2000,2,期刊论文)、《韩国的保安处分制度初探》(延边大学学报,期刊论文,2003,36(4),作者金昌俊)、《韩国刑法上的通奸罪考察》(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6),期刊论文)、《中韩正当防卫制度比较研究》(2005,学位论文)、《韩国死刑制度的回顾与展望》(政法论丛2007(6),期刊论文,作者为郭健及韩国许一泰)、《韩国司法控制死刑对我国的启示》(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议论文)、《韩国死刑制度的现况、问题与改善方向》(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会议论文)等。 研究性材料还包括李廷元的《韩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与法律的解释》(韩相敦翻译)等。此外,本人编译整理了《韩国“婚内强奸”定性之争及司法实践考察》(2009年1月)、《韩国釜山法院首例判决认定“对变性人实施性侵犯”成立强奸罪》(2009年2月)、《韩国“连环杀人案姜浩淳事件”及“死刑存废”争议动向考察》(2009年4月)相关资料。同时对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资料(2009年5月)予以编译整理。

二、韩国刑事法律规定

  韩国现行《刑法》(《형법》)(法7623号)修订于2005年7月29日,并于2005年7月29日施行。韩国《刑法》(法第293号)制定于1953年9月18日,1953年10月3日开始施行。期间历经1975年、1988年、1995年、1997年、2001年、2004年和2005年8次修订。
  韩国军事刑法单行刑法另行规定,主要由《军行刑法》及《军行刑法施行令》、《军行刑法施行规则》组成。
  韩国《军行刑法》(法1005号)制定于1962年1月20日,并于同日施行。期间历经1980年、1987年、1999年、2006年、2007年5次修订。韩国现行《军行刑法》(法8728号)2007年12月21日因其它法律修订而修订,并于2008年12月22日施行。由14章63个条文及3个附则组成。
  《军行刑法施行令》(令第1188号)制定于1963年2月5日,并于同日施行。期间历经1970年、1973年、1999年、2004年、2006年及2009年6次修订。现行《军行刑法施行令》(总统令第21350号)于2009年3月18日因其它法律修订而修订,并于2009年3月27日施行。由14章119个条文及4个附则组成。
《军行刑法施行规则》(国防部令343号)制定于1982年4月23日,并于同日施行。期间历经1988年、2000年和2001年3次修订。现行《军行刑法施行规则》(国防部令527号)2001年5月19日因其它法律修订而修订,并于2001年5月19日施行。由8章66个条文和2个附则组成。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九江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办法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九府厅发〔2010〕1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

市有关单位:

经2010年12月10日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九江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九江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保障公路行车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路使用效能,降低国家对公路进一步改扩建投资成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江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下统称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指以公路两侧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为界,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第三条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管理局为全市交通、公路路政主管部门,分别按照各自管理公路权限,负责监督、指导全市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工作;县(市、区)交通局、公路分局分别按照各自管养公路权限,具体实施所管辖路段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工作。

公安、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公路路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公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自然村,要建立辖区内公路两侧违法建筑监控举报管理网络,并同县政府签订责任状,积极做好监控举报和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在查处中的相关配合工作。

第五条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遵循有利于公路发展和远景规划、有利于行车安全和公路环境绿化美化的原则。

第二章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划定

第六条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范围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

(二)县道、乡道两侧建筑控制区,由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三)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附近必须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要求。立交桥控制区范围为通道边缘50米;

(四)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群的边缘距离国道、省道不少于50米,距离县道不少于20米,距离乡道不少于10米。

(五)国、省道两侧建筑控制区,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分别按照各自分管的公路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乡道两侧建筑控制区,由各县(市、区)交通局、公路分局分别按照各自分管的公路划定,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纳入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其控制区范围,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进行控制。

第八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帮助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在依法划定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外缘设置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挪动该标桩、界桩。

第三章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管理

第九条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各类非公路标志、标牌,由公路路政管理部门依法、依规管理。

第十条 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电力、水利、通信、供水、供气管线、电缆等设施的,依法应当事先经路政管理部门批准。

申请办理前款规定事项的,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载明施工的理由、地点、期限等内容的申请书;

(二)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设计方案;

(三)符合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要求的施工方案;

(四)对其所建设施在运行使用中的安全承诺书;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应当依法予以拆除;在建筑控制区范围划定前依法修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影响交通安全及公路建设的,可以保留,但不得在原址进行改建、扩建,有条件的地段应当分期分批拆除;因影响交通安全或者公路建设等原因需要实施拆迁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二条 因公路新建、改建、扩建使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调整而被划入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不影响交通安全及公路建设的,可以保留,但不得在原地扩建或者重建,不得改变其用途,有关部门也不得进行相应审批。

第十三条 拆除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拆迁影响交通安全或公路建设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由地方政府牵头,路政管理、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依法进行拆除或拆迁。

第十四条 公路两侧已形成的村镇、开发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群,不得再沿公路两侧对应规划建设。公路改线绕过村镇、开发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群的,禁止再沿公路两侧对应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群。应当成组团式集中布局并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单边规划建设,不得对应规划建设,防止公路街道化,保证公路的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十五条 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实施有关行政许可时,凡涉及到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并在批准文件中注明建筑物与公路的控制距离。

第十六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挖砂、采石、取土、填埋土石,爆破作业及其它危及公路安全的活动,禁止采用挖沟引水、埋设管道等方式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公路排水系统。

第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摆摊设点、倾倒垃圾、堆放物品,禁止破坏、损毁绿化的花草、树木。

第十八条 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需经路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修建,经路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因修建平交道口影响公路排水的,申请人应当同时修建公路排水设施。

申请办理前款规定事项的,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书和设计图或者平面布置图,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理由,平交道口宽度、与公路平交连线的长度以及角度;

(二)地点(公路名称、桩号);

(三)施工期限;

(四)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单位应当在平面交叉道口附近负责设立安全标志)。

第十九条 在公路大中型桥梁和渡口上下游周围二百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不得进行下列行为:

(一)采挖砂石、淘金开矿、修筑堤坝、压缩或扩宽河床、烧荒、刷坡、爆破、取土、伐木或进行其它类似作业;

(二)倾倒垃圾、污物,堆放或倒运货物,停泊船只、排筏或进行其它类似活动;

(三)其它任何妨碍公路桥梁、渡口、隧道安全和畅通的行为。

第二十条 因抢险、防汛需要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二百米范围内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的,应当事先报经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水行政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保护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措施。

第四章 集镇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路沿线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公路穿过的集镇文明规范化管理,并且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十二条 公路穿过的集镇文明规范化管理,由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路、工商、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积极协助,做好公路交通环境管理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由路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拆除,并可按照《公路法》和《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进行处罚。逾期不拆除的,由路政管理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损坏、挪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可能危及公路安全的,由路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按照《公路法》和《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未经批准擅自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由路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恢复原状,并可按照《公路法》和《江西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路政管理部门及其公路路政监督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设置收费、罚款项目,改变收费、罚款范围和标准;

(二)收费、罚款不出具有效票据;

(三)强制提供有偿服务;

(四)刁难、勒索管理相对人;

(五)其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对违规审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办发〔20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编办、中央企业工委、人事部、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建设部 国家计委 国家经贸委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中编办 中央企业工委 人事部 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101号),现对中央所属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以下简称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勘察设计单位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在国务院批准改革实施方案后,半年内全部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具备条件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单位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工
程公司、工程咨询设计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和设计事务所等模式改造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二)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8〕27号)的规定,一律与主管部门解除行政隶属关系。
已经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80个和移交地方管理的12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详见附表六和附表七),这次改革不再调整其隶属关系。
(三)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勘察设计单位,作为该企业的成员单位,应保留其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四)移交地方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划归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理,不得再下放。
二、体制改革方案
(一)管理体制调整。此次管理体制调整涉及86个单位,具体方案为: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10个勘察设计单位交由中央管理(名单详见附表一)。
2.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等48个勘察设计单位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名单详见附表二)。
3.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等4个勘察设计单位移交地方管理(名单详见附表三)。
4.水利部所属的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6个勘察设计单位交由相应的流域机构管理(名单详见附表四)。铁道部所属的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和铁道部专业设计院等5个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体制调整与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一并进行。这11个勘察设计单位也要按照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要求,在本实施方案发布后,半年内改为企业。
5.国家有色金属局所属的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等13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详见附表五)管理体制的调整,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7号)执行。
6.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若需调整隶属关系,可由企业自主协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交由中央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与原主管部门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后,领导干部职务由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工委)管理,原主管部门要将移交单位的领导干部名单、职务资料登记造册,移交中央企业工委。党的关系原在国家机关的,交由中央企业工委管理
;党的关系原在地方的,不作变动。资产与财务管理由财政部负责。行业管理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三)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勘察设计单位,由原主管部门按批准的方案,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并按有关规定办理领导干部职务、党的关系、资产及财务关系移交和划转手续。
(四)移交地方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与原主管部门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后,其领导干部职务及党的关系移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
(五)勘察设计单位在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办理资质调整、变更手续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配套政策
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享受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及本方案规定的扶持政策。
(一)离休、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参加地方社会保险统筹。
1.从2000年10月1日起,改为企业的单位及其职工按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和统筹层次,分别以2000年10月的单位工资总额和职工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00年10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改为企业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支付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执行,所需经费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3.改为企业前参加工作、改为企业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为保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对在2005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人员,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如低于按原事业单位职工
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补贴基数为2000年10月当地企业基本养老金平均标准与本人2000年10月按事业单位办法计算的退休金的差额。补贴基数一次核定后不再变
动。其中,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发给补贴基数的90%;2002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发给补贴基数的70%;2003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发给补贴基数的50%;2004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发给
补贴基数的30%;2005年10月1日(不含)前退休的,发给补贴基数的10%;2005年10月1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该项补贴。核定的补贴标准与个人按企业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之和,不得高于按原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补充养
老保险。
4.改为企业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按有关规定执行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5.2000年10月1日(不含)前,已经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而基本养老金仍按事业单位计发办法执行的勘察设计单位,按本方案规定调整执行。已经随原行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退休政策办理退休手续。
7.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按照属地化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当地统一政策。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应继续参加失业保险,履行缴费义务,职工失业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二)国家计委、建设部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精神,尽快制定颁布新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此项工作原则上与体制改革工作同步完成。
(三)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有关税收政策按《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0〕38号)的规定办理。在改制前属于财政拨款的勘察设计单位,其自用土地的税收政策按照《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税收
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35号)的规定办理。
(四)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时,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交由中央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按规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其子公司及直属分支机构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勘察设计单位,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
有关规定办理登记。移交地方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的名称,可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或用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其他名称。考虑到原单位名称的品牌和无形资产,改为企业后的5年内,在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上可附注原单位名称。
(五)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后,工资分配管理按以下原则进行。
1.凡原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勘察设计单位,可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继续执行工效挂钩办法。改为企业后,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经税务主管机关审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实际发生的企业工资总额可在
税前扣除。
2.可根据有关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贯彻“两低于”的前提下,实行其他工资分配形式。
3.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分配制度,进行项目核算分配制、年薪制等改革试点。
四、组织领导
(一)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由建设部牵头,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编办、中央企业工委、人事部、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勘察设计单位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及时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
题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移交地方管理的勘察设计单位的接收工作,不得将接收单位再下放,不得随意向这些单位安置人员,确保此项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三)在体制改革期间,勘察设计单位的现有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交接工作尚未完全到位时,日常工作仍以原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四)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职尽责地支持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
(五)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所属勘察设计单位在此次体制改革工作中,必须严格遵照中办发〔1998〕2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六)国务院有关部门原直属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派出机构等所属的勘察设计单位,参照本方案实施改革,同时享受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和本方案的有关政策,具体名单和体制改革方案由建设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编办、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审核批准。
(七)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进行。
(八)勘察设计单位改为企业并与政府部门解除行政隶属关系后,要充分发挥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协会以及勘察设计企业的监督管理。

附表一:

交由中央管理的10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部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 | |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 |
|1 |建设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研究院合并组建,并改制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集团有限公 |
| | | | |司。 |
|--|-------|--------------|---|------------------------------|
|2 |信息产业部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北京 | |
|--|-------|--------------|---|------------------------------|
|3 |国家石化局 |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 |北京 | |
|--|-------|--------------|---|------------------------------|
| | | | |改制为中煤工程设计集团公司(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 |
|4 |国家煤炭局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北京 | |
| | | | |〔1998〕205号批准组建) |
|--|-------|--------------|---|------------------------------|
|5 |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北京 |改制重组(国家经贸委国经贸监督〔1999〕808号批准重组)|
|--|-------|--------------|---|------------------------------|

| |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天津水泥工| | |
|6 |国家建材局 | |天津 | |
| | |业设计研究院 | | |
|--|-------|--------------|---|------------------------------|
|7 |国家纺织局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北京 | |
|--|-------|--------------|---|------------------------------|
|8 |国家有色金属局|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 |
|--|-------|--------------|---|------------------------------|
| | |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西| | |
|9 |国家机械局 | |陕西 |改制为中国机械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公司 |
| | |安启源国际工程咨询总院) | | |
|--|-------|--------------|---|------------------------------|
|10|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 |河南 |改制为中国信息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公司 |
--------------------------------------------------------------

附表二:

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48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部 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 |建设部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吉林 |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
|--|--------|---------------|---|--------------------------|
|2 |建设部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 |甘肃 |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
|--|--------|---------------|---|--------------------------|
|3 |建设部 |中国市政设计研究院(武汉) |湖北 |进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
|4 |建设部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四川 |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
|--|--------|---------------|---|--------------------------|
|5 |建设部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天津 |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
|6 |信息产业部 |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 |北京 |进入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 |
|--|--------|---------------|---|--------------------------|
|7 |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四川 |进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
|--|--------|---------------|---|--------------------------|
|8 |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 |北京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9 |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 |安徽 |进入机械科学研究院 |
|--|--------|---------------|---|--------------------------|

|10|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 |浙江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1|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三设计研究院 |重庆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2|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 |河南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3|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五设计研究院 |天津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4|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 |河南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5|国家机械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第八设计研究院 |湖南 |进入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 |
|--|--------|---------------|---|--------------------------|
|16|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 |河南 |进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

------------------------------------------------------------
|编号| 部 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7|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 |陕西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18|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汽车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进入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
|--|--------|---------------|---|--------------------------|
|19|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陕西 |进入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 |
|--|--------|---------------|---|--------------------------|
|20|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二勘察研究院 |四川 |进入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 |
|--|--------|---------------|---|--------------------------|
|21|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第三勘察研究院 |湖北 |进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
|22|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 |广东 |进入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 |
|--|--------|---------------|---|--------------------------|

| | |中煤工程设计咨询集团重庆设计 | | |
|23|国家煤炭局 | |重庆 |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
| | |研究院 | | |
|--|--------|---------------|---|--------------------------|
|24|国家煤炭局 |煤炭工业部南京设计研究院 |江苏 |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
|--|--------|---------------|---|--------------------------|
| | |中煤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沈阳设计 | | |
|25|国家煤炭局 | |辽宁 |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
| | |研究院 | | |
|--|--------|---------------|---|--------------------------|
|26|国家煤炭局 |煤炭工业部武汉设计研究院 |湖北 |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
|--|--------|---------------|---|--------------------------|
|27|国家煤炭局 |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研究院 |河南 |进入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 |
|--|--------|---------------|---|--------------------------|
| |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南京水泥工 | | |
|28|国家建材局 | |江苏 |进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 |
| | |业设计研究院 | | |
|--|--------|---------------|---|--------------------------|
|29|国家建材局 |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四川 |进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 |
|--|--------|---------------|---|--------------------------|
| | |国家建材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 | | |
|30|国家建材局 | |安徽 |进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 |
| | |究院 | | |
|--|--------|---------------|---|--------------------------|
|31|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 |上海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
|编号| 部 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32|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广州设计院 |广东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3|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长沙设计院 |湖南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4|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院 |湖北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5|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院 |四川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6|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院 |广西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7|国家轻工局 |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院 |陕西 |进入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 |
|--|--------|---------------|---|--------------------------|
|38|国家石化局 |化工部华北规划设计院 |河北 |进入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 |
|--|--------|---------------|---|--------------------------|
|39|国家药品监管局 |上海医药设计院 |上海 |进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

|40|国家药品监管局 |国家医药管理局武汉医药设计院 |湖北 |进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 |
|--|--------|---------------|---|--------------------------|
|41|国家药品监管局 |重庆医药设计院 |重庆 |进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 |
|--|--------|---------------|---|--------------------------|
| | | | |进入拟组建的中国广电集团,暂委托中广达广播发展总公 |
|42|广电总局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北京 | |
| | | | |司代管 |
|--|--------|---------------|---|--------------------------|
|43|民航总局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 |北京 |进入正在组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
|--|--------|---------------|---|--------------------------|
|44|国家林业局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进入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 |
|--|--------|---------------|---|--------------------------|
|45|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云南 |进入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 |
|--|--------|---------------|---|--------------------------|
| |江苏省、中国石油| | | |
|46| |南化集团设计院 |江苏 |进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 |化工集团公司 | | | |
|--|--------|---------------|---|--------------------------|
|47|交通部 |长江船舶设计院 |湖北 |进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
|--|--------|---------------|---|--------------------------|
|48|交通部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 |湖北 |进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
------------------------------------------------------------

附表三:

移交地方管理的4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部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 | |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上海勘测设计 | | |
|1 |水利部 | |上海 |转为科技企业,划归上海市 |
| | |研究院 | | |
|--|------|---------------|---|-----------------|
|2 |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陕西 |转为科技企业,划归陕西省 |
|--|------|---------------|---|-----------------|
| |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集团)常州| | |
|3 |国家煤炭局 | |江苏 |转为科技企业,划归江苏省 |
| | |分院 | | |
|--|------|---------------|---|-----------------|
|4 |国家机械局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 |北京 |转为科技企业,划归北京市 |
-------------------------------------------------

附表四:

交由流域机械管理的6个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部门 | 单位名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 |水利部 |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 |交由松辽水利委员会管理 |
|--|------|---------------|---|-----------------|
|2 |水利部 |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交由海河水利委员会管理 |
|--|------|---------------|---|-----------------|
|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 | | |
|3 |水利部 | |湖北 |交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管理 |
| | |计研究院 | | |
|--|------|---------------|---|-----------------|
| |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 | | |
|4 |水利部 | |河南 |交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管理 |
| | |究院 | | |
|--|------|---------------|---|-----------------|
|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 | | |
|5 |水利部 | |安徽 |交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管理 |
| | |研究院 | | |
|--|------|---------------|---|-----------------|
|6 |水利部 |广东珠委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 |交由珠江水利委员会管理 |
-------------------------------------------------

附表五:

国家有色金属局所属13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单 位 名 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辽宁 |按国发〔2000〕17号文件精神办理 |
|--|------------------|---|-------------------|
|2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贵州 |同上 |
|--|------------------|---|-------------------|
|3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 |河南 |同上 |
|--|------------------|---|-------------------|
|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湖南 |同上 |
|--|------------------|---|-------------------|
|5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甘肃 |同上 |
|--|------------------|---|-------------------|
|6 |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新疆 |同上 |
|--|------------------|---|-------------------|

|7 |沈阳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辽宁 |同上 |
|--|------------------|---|-------------------|
|8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江西 |同上 |
|--|------------------|---|-------------------|
|9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云南 |同上 |
|--|------------------|---|-------------------|
|1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云南 |同上 |
|--|------------------|---|-------------------|
|11|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湖南 |同上 |
|--|------------------|---|-------------------|
|12|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陕西 |同上 |
|--|------------------|---|-------------------|
|1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 |同上 |
-----------------------------------------------

附表六:

已进入中央管理的企业的80个勘察设计单位名单
--------------------------------------------------------
|编号| 单 位 名 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北京 |已进入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
|--|----------------------|---|------------------------|
|2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天津 |已进入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
|--|----------------------|---|------------------------|
|3 |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湖北 |已进入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
|--|----------------------|---|------------------------|
|4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上海 |已进入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
|--|----------------------|---|------------------------|
|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广东 |已进入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 |
|--|----------------------|---|------------------------|
|6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北京 |已进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
|--|----------------------|---|------------------------|
|7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陕西 |已进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
|--|----------------------|---|------------------------|
|8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湖北 |已进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
|--|----------------------|---|------------------------|
|9 |煤炭工业部西安设计研究院 |陕西 |已进入中煤建设集团 |
|--|----------------------|---|------------------------|

|10|煤炭工业部邯郸设计研究院 |河北 |已进入中煤建设集团 |
|--|----------------------|---|------------------------|
|11|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 |浙江 |已进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 |
|--|----------------------|---|------------------------|
|12|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湖北 |已进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 |
|--|----------------------|---|------------------------|
|13|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 |江苏 |已进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 |
|--|----------------------|---|------------------------|
|14|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15|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湖北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16|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重庆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
|编号| 单 位 名 称 |所在地| 备 注 |
|--|----------------------|---|------------------------|
|17|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 |安徽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18|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内蒙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19|中国冶金建设集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总院|辽宁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0|冶金工业部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 |辽宁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1|冶金工业部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 |湖南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2|中国冶金建设集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河北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3|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湖北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4|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 |四川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5|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沈阳勘察研究总院 |辽宁 |已进入中国冶金建设集团 |
|--|----------------------|---|------------------------|
|26|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 |天津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27|化学工业部第二设计院 |山西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28|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东华工程公司) |安徽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29|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 |湖北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30|中国华陆工程公司(化工部第六设计院) |陕西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31|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化工部第八设计院) |四川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32|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 |广西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33|中国化学工程第一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34|中国化学工程南京岩土工程公司 |江苏 |已进入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
--------------------------------------------------------

--------------------------------------------------------
|编号| 单 位 名 称 |所在地| 备 注 |
|--|----------------------|---|------------------------|
|35|冶金工业部长春黄金设计院 |吉林 |已进入中国黄金总公司 |
|--|----------------------|---|------------------------|
|36|冶金工业部哈尔滨黄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已进入中国黄金总公司 |
|--|----------------------|---|------------------------|
|37|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38|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吉林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39|国家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 |上海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0|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 |湖北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1|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四川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2|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陕西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3|中国电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4|中国水电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5|水利部能源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6|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7|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湖南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8|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49|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50|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四川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51|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已进入国家电力公司 |
------------------------------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